Skip to Main Content
標題影像

【Kobo Plus 推薦書單】投資ETF必讀|掌握未來趨勢前需了解的6件事

由 林廷璋 • 三月 26, 2024Kobo Plus 推薦書單

近期台股衝破兩萬點,身邊不少原先對於投資並沒有特別熱衷的朋友,紛紛買下人生中的第一支「ETF」(Exchange Traded Funs,指數股票型基金),而且持續增加每月投資的預算以及買的類型,這些人的背景有些是教職人員、藝術創作者與一部分的文字工作者,還有一些年輕的小資族。

他們的共同點在於,並非衝動型的決定,而是經過一定程度的觀察與研究,想要藉由投資致富、提早財富自由只是初期的誘因之一,他們有基本的理財觀念但偏保守,像是定存和基金等。關於ETF的討論,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有非常多,甚至許多股海的投資老手,也各自有研究出一番論述跟看法。

世界上第一檔 ETF 是在 1993 年由美國發行,而台灣的第一檔 ETF 則是到 2003 年,由元大發行的「元大台灣卓越50(0050)」,距離現在雖然也有二十年歷史,但台灣 ETF 的投資浪潮,其實是到最近幾年才開始變得熱絡。

ETF 是什麼?

講到 ETF ,它就像是介於大家比較熟悉的股票跟基金之間的投資工具,簡言之,它是「可以當成股票買賣的基金」。而每檔 ETF 裡會由數個「成分股」組成,有人把它比喻為像是店家特製或當週限定的品牌便當,便當裡會有幾樣固定的配菜,店家也會依照不同的考量因素,像是菜價或是消費者的喜好,每隔一段時間去調整便當的口味。

像是 5G、半導體、能源及醫療等領域的發展與成長,甚至從 ESG 議題的風險分數,是可看出企業是否展現出企業責任、環境保護的參考指標,這些都能成為 ETF 的「指數」,尤其在疫情之後,智能科技領域的發展飛快,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中的各個層面,而因為這些「指數」與趨勢,跟 ETF 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。

低成本的最好投資、優勢和風險

股神巴菲特在2014年寫給股東的信中寫道:「對於一般非專業的投資人來說,低成本的ETF(指數股票型基金)是最好的投資」,它跟經理人依據操作經驗所挑選出的基金不同的是,投資 ETF 的關鍵在於「指數」,若從 ETF 的中文「指數股票型基金」來理解,看懂各種「指數」將會是投資前的先決條件,而「淨值」跟「產業前景」(趨勢)則是投資 ETF 時的兩大重點。

「目的」很重要。每個人的收入或理財習慣不同,投資哪一檔股票、基金或 ETF 作法其實各異。有人喜歡花時間研究每家企業或公司的財報,及其他公示資料;有人對於特定產業的發展和趨勢相當關注,但不見得所有人都能投入那麼多時間。而 ETF 的優勢就在於低成本、可以主動掌握自己的投資,分散風險,關注大方向,而且這些「指數」不會歸零,再加上它是由數十支成分股組成,所以是不可能會同時倒閉的。

ETF的類型百百種,配息類型也是關鍵

Kobo Plus 在「企業與金融」這個類別中選入的書:陳重銘《小資致富術:用主題式ETF錢滾錢》,很適合拿來作為投資學習 ETF 的基礎文本。先從投資股票和基金的風險及優、劣勢開始談起,深入淺出介紹 ETF 的類型、結構,以及台股和海外市場 ETF 的差異。

關於 ETF 的類型,現在已經非常五花八門,簡單可分為:原型,槓桿型和反向型;若以投資標的來區分,分別有:股票型、債券型、商品型、貨幣型、加密貨幣和ERITs 這幾種;而股票型還可依照市值、國家、區域、產業與主題型。如果是投資新手,大部分都會先建議從股票型和債券型入手。

另外,即使是ETF也不會只漲不跌,選擇 ETF 的類型之前,「配息」亦即「收益分配」也是必須考量的重點之一。有配息設計的 ETF,會在特定時間配發股利給投資人,像是年配息、季配息、半年配息,或甚至是不配息,還有近期的月配息;而 ETF 和個股最大的差異是,股票有些是配現金又配股票,或是僅配股票不配現金,但 ETF 僅會配現金股利,如果能夠搭配幾檔月配息的 ETF ,甚至可以達到週週領息的結果。

延伸閱讀:

《小資致富術:用主題式ETF錢滾錢》 由 陳重銘◎著

出版社:金尉出版社

查看電子書

被動或主動,你其實更應該要在乎

經濟的成長開始趨緩,並不全然都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現象,即使經濟數據均呈現下降,但事實上多數人不會特別在意,原因是投資人所在意的股價,似乎沒有因此受到影響?而根據投資人的「行為」,投資人選擇被動或主動的方式,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結果。

保守型的投資人會選擇定期定額,無論是 ETF 、基金還是定存,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獲利,或許有人會選擇槓桿型或反向型,如同股票炒短線或買空賣空,獲利高但風險大,看似主動,其實是被更多不可控的因素影響著。

主動型的 ETF,不單單只是追蹤指數,還可以適時調整投股權重,目的都是希望能超越指數績效。目前台灣的 ETF 都是被動型 ETF,投信投顧公會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收集主動型 ETF,在各國監管或制度,以及資訊揭露等規定,預計2024年開放。

除非外星人侵略地球,否則科技只會不斷進步

電動車、通訊技術的進步,早就突破了我們的想像,像是馬斯克的「火星移民夢」或是星鏈計畫,拜科技所賜,人類所追求的未來似乎不再只是科幻小說的情節,而是更為具體的事實,且正在發生中。近日上架串流平台的科幻影集,改編自劉欣慈的原著小說《三體》,帶有末世般的情節就像預言,除非外星人入侵地球,否則科技只會不斷進步。

跟二、三十年前剛推出 ETF 時的技術相比,這幾年因為科技帶來的改變,不光是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,當代工機器人逐漸取代製造業的工作,製造和人力成本看似降低,但並不代表整體的生產力就會提高,不要忘了還有人口老化跟消費力下降的問題,當勞動力開始出現萎縮,整體 GDP 的表現當然也不會好。

延伸閱讀:

人多的地方不要去,「當別人恐慌時,你更該戒慎惶恐」

在往 ETF 的投資之路上前進,或是已經投入其中的人來說,並不能因為現在話題正熱,或是股市的表現突破歷史新高,而忽略某些客觀且現實的問題。正因為 ETF 是指數股票型的基金投資,除了了解產業或現有 ETF 的各種金融指數以外,現實中的其他「指數」也是不容忽略。

指數投資末日:ETF 還是好標的?威脅被動投資的六大未來趨勢》的作者,尼爾森.詹森在書中就有提到,目前指數股票型基金仍處於成長階段,但未來幾年,大盤報酬率卻是會更加令人失望。而這是他根據長時間對結構性趨勢觀察所做出的結論,加上從不同面向分析過去的歷史,列舉出影響未來數年內經濟成長的六項趨勢:

  1. 債務超級週期的結束

  2. 嬰兒潮世代結束

  3. 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下降

  4. 東方國家崛起

  5. 化石燃料耗盡

  6. 財富佔GDP的比例回到平均值

「人多的地方不要去」,當大家一頭熱的時候,投資人更要冷靜,這些話聽來可能有些多餘,但的確,股市的盛況並沒有直接反映到現實生活中,高薪請不到員工的情況處處皆是,少子化帶來的衝擊,直接影響了學校廢校與否以及教師的去留,而高中畢業選填的科系志願,也與十年、二十年前有很大的改變,最近更有投資顧問分享說,若想要提高收入,第一就是及早去接觸工程科系或選擇科技業。

在 Coding 與 No-coding的技術之間,這幾年許多生產力工具的研發技術也更加成熟,包含在 AI 的運用上與代工機器人。過去,你或許還可以先做好投資組合,然後就放手過生活,但現在,套一句《指數投資末日》作者尼爾森說的:該是遠離被動投資的時候了!

《指數投資末日:ETF 還是好標的?威脅被動投資的六大未來趨勢》 由 尼爾斯‧詹森◎著,吳凱琳◎譯

出版社:八旗文化

查看電子書

本文作者

林廷璋

作家,私人圖書館「櫞椛文庫」館長。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,相信文字的力量,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真實。著有《東洋惡女十二名錄:殺人者的鮮紅掌心》;合著《島嶼拾光.文物藏影:臺灣文學的轉譯故事》。

需要聯絡我們?

If you would like to be the first to know about bookish blogs, please subscribe. We promise to provided only relevant articles.